在認識神上長進──從歌羅西書中看屬靈的長進(二)
原載於《宣訊》65期,2005年5月,頁2。
[本文獲基督教宣道會香港區聯會授權轉載]
以悟性認識神
歌羅西書一章9至10節:「因此,我們自從聽見的日子,也就為你們不住的禱告祈求,願你們在一切屬靈的智慧悟性上,滿心知道神的旨意;好叫你們行事為人對得起主,凡事蒙祂喜悅,在一切善事上結果子,漸漸的多知道神。」
當我們讀這兩節經文的時候,好像覺得有點矛盾:既然已經「滿心知道神的旨意」,「滿心」就是一百分,怎麼可能在下文又說:「漸漸的多知道神」?這好像是矛盾,其實不是矛盾,因為這兩節經文的範圍不同。第9節是講「智慧與悟性」,這是指知識方面的了解,而第10節是進入生活的圈子裡面:「行事為人對得起主,凡事蒙祂喜悅,在一切善事上結果子。」
有人問:「悟性」與理性之間有什麼分別?悟性是靈光照過的理性。一個人單憑理性不能認識神,但是聖靈光照他的理性,使他的理性變為悟性,他就能悟解神是怎樣的一位神。
有些人讀大學教育系,畢業後繼續讀碩士、博士,這時我們是否可以稱呼他們為「教育家」呢?還不能。我們只能稱呼他們為「教育學家」。直到他們在教育界作育英才,善於教導,有很好的成績,那時我們稱他們為教育家,因為他們把理論都實行出來了。
以渴慕的心祈禱
我們需要屬靈的知識,這是很重要的,因為知識是智慧的基礎。智慧與知識有什麼分別?智慧是知識的活潑運用。有人頭腦裡面裝滿了書本的知識,而不會運用。有人把這樣的人叫做「書呆子」。基督徒可能在頭腦中滿有神的話,但是不曉得怎樣把它實踐出來。有人說了一句話很有意思:「認識聖經與認識神是兩回事。」聖靈的光照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,在聖靈的光照中我們看見主的形象在聖經中返照出來。然後在聖靈繼續的工作中,我們漸漸變成主的樣式。這正是保羅在哥林多後書三章18節所說的:「我們眾人既然敞著臉得以看見主的榮光,好像從鏡子裡返照,就變成主的形狀,榮上加榮,如同從主的靈變成的。」這是屬靈的映象術,使基督的形象彰顯在我們的面上。讀經的目標就是「變成主的形狀」。
有人問我自己是怎樣讀經的,我幾十年來一直用一方法,就是我靈修的時候,讀一段經文,然後按經文的內容來祈禱。這樣立志使經文與我的生活打成一片。這就是所謂「生命讀經」。當我如此作的時候,發現每天的祈禱都是新鮮的。如果我們只為所想到的事項而祈禱,就會千篇一律了。神所垂聽的祈禱是由渴慕之心所發出來的祈禱。
以懇切的態度禱告
主耶穌說:「祈求,就給你們;……叩門,就給你們開門。」(太七7)「祈求」與「叩門」有什麼分別?主耶穌是否在修辭?不是。一個叩門的人,相信屋內有人,所以叩了再叩,一直到開門為止。主既然應許給我們開門,那麼我們可以憑信心抓住祂的應許而祈求。
主耶穌向門徒發出關於祈禱的另一個信息:「常常禱告,不可灰心。」(路十八1)
祈禱是一個反合性的信息:一方面主要我們常常禱告,另一方面祂提醒我們不可以為「話多了必蒙垂聽」(太六7),最重要的是信心與懇切。
主耶穌自己為我們留下了最好的榜樣:祂在客西馬尼園中三次懇切祈求父神救祂脱離十字架上的痛苦(太二十六39、42、44)。但是另一方面,祂對父神說:「我父啊,倘若可行,求祢叫這杯離開我。然而,不要照我的意思,只要照祢的意思。」祂重複的說了三次。
保羅也曾「三次求過主,叫這刺離開我」(林後十二8),但是他也像耶穌一樣,最後接受了主的安慰:「我的恩典夠你用的,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。」(林後十二9)保羅發出最後信心的呼聲:「我什麼時候軟弱,什麼時候就剛強了!」(林後十二10)
求主幫助我們在認識神上有長進。